欢迎来到浙江依客思电气有限公司网站!
产品列表PRODUCT LIST
文章详情
首页 > 技术文章 > 论石化企业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应用与管理策略

论石化企业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应用与管理策略

点击次数:27更新时间:2025-08-21

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存在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粉尘,其生产装置区的电气设备是主要点火源之一。因此,防爆电气设备的正确选型、安装、使用和维护,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分析了石化企业爆炸性环境的特性,系统阐述了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安装要点、维护保养策略以及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石化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 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其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尤其是在炼油、化工生产、仓储装卸等环节,会不可避免地泄漏或逸出诸如氢气、甲烷、苯、汽油蒸气等危险物质,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危险环境。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电火花、电弧或表面高温,成为潜在的点燃源。一旦点燃源与爆炸性环境相遇,将引发灾难性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因此,如何科学、规范、有效地应用和管理防爆电气设备,确保其在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可靠的防爆性能,切断“点燃源"这一关键环节,是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与重大课题。


2. 爆炸性环境与防爆电气设备基本原理

2.1 爆炸性环境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 3836.14 爆炸性环境 第14部分:场所分类 爆炸性气体环境》和《GB 12476.3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尘的场所分类》,石化企业的危险场所主要按以下方式划分:


区域划分(Gas):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设备类别(Group):


I类:煤矿井下用电设备。


II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设备(石化企业主要用此类)。II类又进一步细分为IIA、IIB、IIC类,其中IIC类(如氢气、乙炔)要求最高。


温度组别(Temperature Class):根据设备表面可能达到的最高表面温度划分,从T1(450℃)到T6(85℃),必须低于现场可燃气体的引燃温度。


2.2 防爆基本原理

防爆电气设备并非能阻止内部爆炸,而是通过特殊结构措施,防止内部可能产生的火花、电弧或高温引燃外部爆炸性混合物。主要防爆型式包括:


隔爆型(Ex d):依靠坚固的隔爆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并能阻止火焰向外部传播。


增安型(Ex e):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部件采取附加措施(如提高绝缘等级、降低温升),提高其安全程度。


本质安全型(Ex i):通过限制电路的能量,使其在正常或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常用于仪表、传感器等低功耗设备。


正压型(Ex p):通过保护性气体(如空气、惰性气体)使设备内部压力高于外部,阻止外部可燃气体进入。


浇封型(Ex m):将可能产生点燃源的部件用树脂浇封起来,使其不能点燃周围环境。


3.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应用关键环节

3.1 科学选型——源头控制

选型是安全应用的第一道关口,必须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匹配区域等级:0区必须选用ia等级的本质安全型设备;1区可选用隔爆型(Ex d)、增安型(Ex e)、本质安全型(Ex ib)等;2区可选用n型(Ex nA)、增安型(Ex e)等。


匹配气体/粉尘类别:设备的防爆级别(IIA, IIB, IIC)必须高于或等于现场介质的级别。


匹配温度组别: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T1-T6)必须低于现场可燃气体的引燃温度,并留有安全裕量。


符合环境要求:同时考虑环境的腐蚀性、湿度、海拔等因素,选择具有相应防护等级(IP)和防腐等级(WF)的设备。


3.2 规范安装——过程控制

不规范的安装会绝对破坏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严格执行《GB 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布线:电缆敷设应采用钢管配线或铠装电缆,并做好密封。不同区域间的电缆穿越必须用防爆挠性管或密封接头进行隔离密封,防止爆炸性气体通过线管窜通。


接地:所有防爆设备都必须有可靠的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防止静电积累和杂散电流。


紧固:隔爆面是隔爆型设备的关键,安装时必须保证隔爆面清洁、无损伤,所有紧固螺栓必须齐全、拧紧,弹簧垫圈压平。


封堵:多余的进线口必须用符合防爆要求的盲板封堵。


3.3 严格维护与检修——长效保障

防爆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会因腐蚀、振动、磨损等原因导致性能下降,必须建立定期巡检、维护、检修制度。


日常巡检: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变形、腐蚀;紧固件是否松动;进线装置密封是否良好;运行温度是否异常。


定期检修:根据设备重要性及运行环境,制定大、中、小修计划。检修时必须停电操作,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重点检查隔爆接合面是否有划痕、锈蚀,间隙是否超标;绝缘性能是否下降;内部元件是否完好。


修复与改造:严禁在现场对防爆设备进行私自改造、钻孔、焊接等。任何维修和部件更换都必须使用原厂或经认证的同等规格配件,维修后需确保其整体防爆性能恢复原状。


4. 构建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技术措施必须与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健全制度:制定《防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巡检规程》、《动火作业许可证制度》等,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档案管理:为全厂防爆电气设备建立“一机一档"的动态管理档案,包括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说明书、安装记录、检修历史、检测报告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人员培训:对涉及防爆区域作业的操作、维修、管理人员进行强制性专项培训,使其充分了解防爆知识、风险辨识能力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


引入先进技术:积极探索应用基于物联网(IoT)技术的在线状态监测系统,对设备温度、振动、绝缘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实现从“定期预防性维修"向“预测性智能运维"的转变。


5. 结论与展望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应用是石化企业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基石。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一个贯穿设计、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以国家标准为准则,以技术措施为手段,以管理体系为保障,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因电气设备引发的爆炸事故。


未来,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防爆电气设备将向更智能化、数字化、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集成传感器和自诊断功能的“智能防爆电器"将成为趋势,能够实时将自身健康状态信息上传至管理系统,为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更加超前、精准、高效的保障。


上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5 浙江依客思电气有限公司(www.bpc8766ex.com) 版权所有